為有序做好2023年高層次項目培育工作,本著“月月有推進,整體有進展”的工作原則,人文學院自9月29日啟動國家社科基金申報工作以來,已經(jīng)陸續(xù)舉辦了語言學專場、管理學專場、歷史學專場、二十大與選題專場四場專家報告會,邀請了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人文與社會發(fā)展學院院長盧勇教授等校內(nèi)外專家對申報老師,展開一對一輔導。社科處領導、文科兄弟院部的領導也參加了系列活動。人文學院院長周曉燕出席,副院長陶文俊主持系列報告會,擬申報2023年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項目及其他項目的教師和新近3年博士20余人參加,占比專任教師總數(shù)70%。
周曉燕對學院近年來國家社科基金申請和獲批現(xiàn)狀進行了分析,她指出部分申報教師由于對申報書撰寫技巧缺乏系統(tǒng)培訓、前期研究成果陳舊等問題,存在申報動力不足的情況;她希望申報教師應正視短板,更加積極回應學校、學院組織的系列學術活動,同時也與外面的專家保持密切聯(lián)系。
語言學專場報告會上,北大博士、鹽城師范學院副教授陳國華對我校博士傅義春進行指導。陳國華肯定了傅義春的選題,認為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同時就研究重點和框架思路等方面提出了忠懇的建議,有助于傅義春進一步打磨論文。
管理學專場報告會上,國家社科基金評審與成果鑒定專家、鹽城師范學院教授萬良杰從課題名稱、研究對象、框架思路、難點重點以及用詞精煉等方面對我校博士羅成一進行了詳細指導,有助于羅成一進一步打磨內(nèi)容,提高申報信心。萬良杰還為在座老師細心解答關于高質(zhì)量項目選題方向等各種疑問。萬良杰及參會教師紛紛表示這種小規(guī)模“一對一”指導模式直截了當,行之有效。
歷史學專場報告會上,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人文與社會發(fā)展學院院長盧勇分別從課題名稱、課題組成員、文獻綜述、重點難點、創(chuàng)新之處等幾方面,對我校張光華教授、芮趙凱博士、劉鵬博士進行了一對一的詳細指導,并強調(diào)史料要豐富、技術路線圖要精致等細節(jié)問題。外國語學院副院長葉磊高度認同盧勇意見,并強調(diào)選題要結(jié)合二十大報告,進一步與國家站位需求相結(jié)合,以史為鑒,服務當下,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社科處副處長焦微玲指出,當前這段時間老師們要根據(jù)專家意見進一步論證選題,梳理文獻綜述,凝練重點難點。她還肯定了人文學院根據(jù)學科舉行的小范圍研討良好的形式效果,對2023年的國基申報充滿信心。
二十大與選題專場報告會上,國家社科基金評審與成果鑒定專家、鹽城師范學院教授萬良杰首先闡釋了選題的原則與要求,指出選題要有高度、深度、寬度、靚度,既要把握大勢、順應趨勢、跟蹤形勢,也要做到問題導向,要接地氣,解決現(xiàn)實問題,同時一定要體現(xiàn)國家的需求,站在國家高度把握前沿,聚焦國內(nèi)普遍性、互關性問題。隨后,他對人文學院擬申報國家社科基金及教育部項目的老師就選題的價值與創(chuàng)新性等方面一一進行了點評,指出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建設性意見。與會老師紛紛表示受益匪淺,對自己的選題以及研究問題有了更深的認識和思考。
報告會后,副院長陶文俊對每次報告會都進行了認真回顧,并表示將在日常管理中,耐心引導老師們理清思路,博采眾長、開拓視野,鼓勵大家增強申報信心。
人文學院將繼續(xù)開展輔導與推進工作,爭取在2023年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項目等高質(zhì)量高水平項目中創(chuàng)佳績。

語言學專場

管理學專場

歷史學專場

二十大與選題專場
攝影:祝仁革